找回密码

恩平论坛

搜索
查看: 107|回复: 0

最近恩平多了很多“银发志愿者”,原来是因为……

[复制链接]
TA来自- 广东省江门市 电信
发表于 2025-10-30 09:5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城事猎人 于 2025-10-30 09:51 编辑

当前城乡老龄化趋势明显,恩平市以“睦邻互助”为纽带,走出了一条“初老服务老老”的互助养老新路子。一批身体好、热心肠的“银发志愿者”主动行动,用关爱和技能帮助高龄、孤寡、困境长者,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添暖。

焕发银龄活力:
从“被关怀者”转变为“温暖传递者”

走进恩平乡村,随处可见暖心场景:活动室里,陈伯挥着指挥棒带合唱团唱歌;广场上,郑阿姨领着大家跳舞,身影映着晨光;智能手机课堂上,吴婆婆在志愿者指导下,第一次视频见到在国外生活的孙子,笑得格外开心;健康讲座上,有医护经验的冯姨用方言讲养生知识……这些曾经需要被关怀的老人,如今成了志愿服务一线的“主力军”。


1.jpg

这一转变,源于恩平市精准把握农村老龄化特点——低龄、健康老人也是宝贵资源。他们熟悉当地情况,有充足时间,更对乡亲有深厚感情。于是,“初老助老老”网络逐步铺开:昔日田间能手、社区热心人组成“银龄志愿先锋队”;退休文艺骨干把舞台搬到孤寡老人家中。

为让服务更长久、专业,恩平市民政局联合专业社工机构开展“阶梯式”培训,从基础护理到心理沟通,把老人们的生活经验变成助老“本领”。一位刚参加完培训的阿姨说:“没想到我们的生活经验,还能帮到别人!”

破解养老难题:
乡土亲情构筑温暖防线

长期以来,农村养老面临“资金短缺”和“服务缺位”的难题。专业养老机构进乡村成本高,不少子女外出务工,“空巢”老人的精神孤单比物质短缺更让人揪心。恩平的解法,就藏在乡情与互助里。

“街坊邻里几十年,互相帮忙是应该的。”身体硬朗的梅姑,每天顺路帮独居阿婆买菜、打扫,在她看来这只是日常。牛江镇昌梅村居家养老服务站,由村文化楼改成的“互助养老站”成了老人们的“精神家园”。午后,几位年轻些的银发志愿者陪着十多位高龄长者品茶、听曲、聊天。梅姑说:“以前子女不在身边,总觉得孤单。现在来这儿既能和人交流,又能帮长辈们做事,重新觉得自己有用了。”

2.jpg

这种“初老服务老老”模式,核心是地缘、亲缘带来的信任与温情。服务不是冰冷的约定,而是“今天我给你带菜,明天你帮我收衣服”的日常互动,慢慢形成了有活力的乡村养老互助圈。

创新机制保障:
推动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

“刚开始提议让农村老人帮更年长者时,不少人都表示怀疑。”恩平市沙湖镇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负责人回忆,有老人直接说:“自家农活都忙不完,哪有精力管别人!”

为打破这一困境,恩平市民政局以沙湖镇等片区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为试点,探索适合农村的激励和运行机制。一方面试推行“服务积分+互助循环”,低龄老人服务后积累积分,未来可兑换相应服务,形成良性循环;另一方面利用现有场地,建接地气的养老互助站点,让服务离老人更近。同时,恩平市还把现代养老理念和传统互助文化结合,定期开展技能培训、完善管理制度、提供必要物资支持,让互助养老更专业、能长久。


3.jpg

如今,在恩平的田间地头,银发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成了一道动人风景。他们用人生智慧、闲暇时间和淳朴的奉献心,织起一张覆盖乡村的温情互助网。这不仅缓解了农村养老资源紧张的问题,还让长者在帮助他人时找回价值,实现了“老有所养”和“老有所为”的结合,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提供了有温度的“恩平样本”。












来源:江门日报恩平记者站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关闭

论坛精品话题推荐上一条 /1 下一条

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官方QQ群 联系客服

QQ| 手机触控版|Archiver| 恩平生活网 |网站地图

GMT+8, 2025-11-1 14:32 , Processed in 0.105842 second(s), 15 queries , Gzip On, MemCached On.

Copyright © 2005-2020 恩平市易聘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  All Rights Reserved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( 粤ICP备19026780号-4 )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